四柱八字网 > 测字算命 > 李永生道长与唐清元道长论周易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李永生道长与唐清元道长论周易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2020年12月1日,武汉长春观道医馆的李永生道长和正一派传度授箓的唐清元道长于武汉长春观晤面,唐清元道长曾为易学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对于易学文化有系统的学习。二位道长在丹房共同讨论 周易 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精髓,令众弟子受益匪浅。

  李永生道长与唐清元道长论周易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武汉长春观)

  李永生道长与唐清元道长论周易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唐清元道长与李永生道长)

  周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自古以来也是屡遭非议,常与迷信混为一谈,那么周易文化到底是智慧的结晶还是迷信的结果?值得深究。

  追本溯源,中医的起源据学者考证,是来自于《黄帝内经》,这部约二十万字的著作难道真的就在战国时期完成?也是一个需要考证的问题。

  周易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的说法是在五千年前,成书于商周时期,《连山》与《 归藏 》皆已失传,唯有《周易》流传至今,成为现代周易学术的蓝本,后代所有术和理的应用和研习的根本皆来自于此。

  中国古代医学成书的时期也不是非常清晰,但是第一部医书却公认为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和《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并称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是综合性的医书,在道家的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是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那《黄帝内经》是不是就是黄帝一个人写的?或者是战国时期完成的呢?大部分学者认为不是一个人的心得,也不是在战国时期完成的,是在西汉时期成书。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等人也这样认为。

  主要理由是:一,《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万字,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很难办到,只有可能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二,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三,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李永生道长与唐清元道长论周易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李永生道长)

  李永生道长说,光会周易,不会中医及道教科仪丹道,不能称之为道医;光会中医,不会科仪丹道和周易也不能称之为道医。所谓道医,要懂得周易、道教科仪及内外丹的修炼、中医的医理和辩证才能算合格的道医。他说自己学医二十余年,也只能算摸到门路。

  唐清元道长表示,易医同道,都是以济世利人为使命,周易的根本在于教导人进退自如,明辨是非吉凶,古人说的“宁可药柜生虫,但愿众生无病”是医生之心,也是我们学习周易文化第一要发的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里有很多,被大众熟知的是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中国医学、中国书法、中国国画,又有一些人把围棋、道教、周易、丝绸、茶叶等都列入其中,如此多的文化更加体现出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巨大的优势和文化自豪。

  如今社会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文化复兴也有利于民族自尊心的生起,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在如今社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是否能健康的转换成利于社会的营养品,要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这一代及下一代需要去思考并努力传承的。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czsm/5687.html